一码中精准一码免费中特澳门,以子之索米比子之波波沙则何如?【轻武专栏】KP/31索米与PPSh41波波沙的对比

一码中精准一码免费中特澳门,以子之索米比子之波波沙则何如?【轻武专栏】KP/31索米与PPSh41波波沙的对比

九牛一毛 2024-09-29 IDEC和泉继电器 8 次浏览 0个评论

最近看到有所谓披着精芬的德吹无脑吹索米刻意黑波波沙

今天就来一篇文章作个对比看看两者性能到底如何,以此文来酸一酸那些小朋友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在正文开始之前不得不说拿这两者对比实在不合适,毕竟两者之间设计时间相差十年且存在一代代差(波波沙为二代冲锋枪索米为一代)

但鉴于肯定群憨憨气的不行不得不提,还望读者老爷谅解。

1.定位

正如前文所述,两者对比不太合适,不仅因为存在代差而且两者定位也不相同澳门天天开好彩资料开奖号。

索米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那个时代

对于冲锋枪的定位,不像现在这么明确还存在争议,一派认为这玩意儿应该划为机枪

另一派认为应单独划为一种新型的武器,双方一直争论不休,直至二战。一些小国为了节约经费采取了前者方案(代表有芬兰的KP/31,捷克斯诺伐洛克的ZK-383,以及日本的百式冲锋枪)索米就在其中,但可要知道索米之前的M22和KP/26可是正儿八经的冲锋枪!

做一款不上不下的武器在多方面显得很尴尬:作为冲锋枪4.6-6.3kg克的重量令臂力小的恨之入骨,背着玩意行军绝对不比跟轻机枪舒服;作为轻机枪150-200m有效射程显得短小滑稽,与轻机枪正常的400-1200m有效射程基本没法比,两者弹药就更不用比了,比的话就没意思了

作为冲锋枪过重作为轻机枪射程短小滑稽威力还小。有接近轻机枪的重量却没有其性能,低不成高不就,也不知道这玩意有啥值得吹的。

再看波波上作为冬季战争后痛定思痛的产物与上级PPD40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冲锋枪,不弄啥“轻型轻机枪”那种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光是空枪就比索米空枪轻了1.3kg,而即便是采用弹鼓也比索米采用弹鼓轻了1kg2024澳门精准正版资料

2.弹药

谈枪必弹弹下面来讲讲两者弹药

索米使用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该弹是一款正儿八经的手枪弹侵彻力威力适中射程较短用于防御效果最佳(所以战后这玩意基本上全世界都在用)

波波沙用的是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该弹源于毛瑟7.63*25mm手枪弹,再其基础上加了装药(家里长辈告诉我54比59打起来震手)具有初速高侵彻力大威力射程均大于帕弹是一款专门为冲锋枪量身打造的子弹

两者都很优秀但用在二战时期以进攻为目的的冲锋枪上明显帕弹就没托弹性能发挥的那么好了,帕弹初速有效射程侵彻力方面均不如托弹也就是后坐力比较柔和吧

这就奇怪了,分不清表尺射程和有效射程?

鄙人学识浅薄,两者具体性能就不多说了彩云大佬已经讲的很好了再此就不丢人现眼了

3.生产/工艺

索米采用铣削工艺,削切件虽然精美细致,但毕竟你是去打仗而不是去cospla澳彩资料免费长期公开!削切件可是用铣刀从钢块上直接切成形的,原钢材密度有多大削切件就得有多重,不存在向冲压件那样“偷工减料”来减重,不仅费钢费钱还特别费时,加之芬兰人造索米偏要瑞典优质镍铬钢(这叫缺经费?)产量自然不可能高到哪去,比如1932年,M1931式冲锋枪的装备量约为1000支,1934年为1400支,到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之时只有4144支

(1931-1945年索米在芬兰共制作8万支,加上在瑞典

挪威,瑞士等国授权生产的索米数量也不过12万)产量摆在这里再如何优秀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这玩意性能平平呢?

波波沙采用冲压+焊接工艺生产,这对生产工艺要求不高,有冲压设备有钢板(45mm?)

就行,所以见到汽车厂乐器厂生产波波沙也不要在意

再者,冲压件也就是用机器将钢板压成所需形状,一块钢板往往的压成不少东西,相比削切生产冲压既省钢省钱又节约时间(以采用削切工艺制造性能接近索米的PPD40为例

PPSh-41可分解87件零件,而PPD-40则要分解为95件零件。生产一把PPSh-41仅需7.3个工时,而一把PPD-40则需要13.7个工时)

用将近一半的工时就可以得到一把与索米性能相差无几的武器,岂不美哉?

4.所谓人机功效

这个是之前在网上给一个憨憨气得,不得不提

讲所谓人机工效,索米与波波沙的布局基本一样,哪来的更好?你是抱着一个5公斤的铁块舒服还是要6公斤的铁块舒服?可能有人会反驳索米能装握把波波沙能吗?我们来看看索米的握把装在哪里?

像汤姆逊那样装在枪管下方我没话讲,但索米的辅助握把装在护木下方弹夹后方很明显不是给你作为冲锋枪使用的,而是给作为所谓轻机枪状态来使用的

那个握把是辅助2脚架控枪用的(法鸡的绍沙上面有相似设计)

立姿用这个握把绝对不舒服(力臂过短不便于发力)

可能有人会讲说明有手枪状握把要比波波沙舒服,但咱要看所谓手枪状握把的索米是啥?

这玩意产量低的可怜先不讲(500支),是专门为在碉堡那种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而设计的枪管一般有时东西固定在碉堡上拆下来无枪托的情况下进行射击根本压不住,而且这玩意的握把明显不是给你拆下来用的(不方便发力)

这个讲完了,我们来讲讲索米的保险/快慢机布局,对于在高纬度寒冷的芬兰来说,简直就是反人类设计!护圈带小,冬天怎么戴手套使用?

反观波波沙采用大护圈设计,将扳机和快慢机全包在护圈内。戴手套也不影响使用

这就是所谓人机功效好?

5.精度

这个懒得杠了给两张靶纸散布图,自己去看吧

索米连射散布11.5cm,单发7cm

波波沙连射散布14.5cm,单发7cm

作为冲锋枪来说这2cm的散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二者半斤八两

作为冲锋枪在有效射程内保障三发子弹打在一个点上就行了,又不需要像高精狙那样在500m距离,将子弹全部打在一个拳头大小的范围内。

再者波波沙的有效射程高了索米50米,即便索米精度再高又有何用?

6.后坐力

索米后坐力缓冲措施有加重枪机,加重枪的重量

在套筒前端向上斜切充当一个简易的膛口制退装置(但实际效率并不高)索米后坐力小还是主要靠牺牲枪重采用独特的气体密闭原理来的

1941年芬兰曾经为她开发过一款专用的膛口制退器称为KP/-31 SJR(suujarru,意即“枪口制退”)型

但设计者却不屑一顾,因为索米本身枪管很长,子弹出膛时的枪口膛压就低,枪口抑跳器底气不足,根本提供不了多少下压力,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生产复杂性

索米的射击方式也与其他冲锋枪不同通常在射击的时候都要用拇指压住机匣,以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精度那这种射击方法并没有在包括波波沙在内的其他冲锋枪上见过

而波波沙后坐力缓冲机构有加重的枪机,故意头重脚轻的设计,自带在散热筒内高效率的制退器

以及复进簧后面的橡胶皮革缓冲垫

两者后坐力都不大

但索米这种牺牲枪重的方式实在不可取

讲了这么多,再来一手作到一劳永逸!

1942年苏联军事委员会针对波波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新一轮冲锋枪竞标最终以来自列宁格勒的设计师阿列克谢·苏达耶夫(同名的大佬……)的PPS-42方案过关斩将

最终取得胜利并于1943年再进行修改后大量生产

1944年在于苏军交战中芬军缴获了PPS-43并在部队中得到广泛好评(关于PPSh41的评价没找到相关资料)

但从现有的照片来看芬军对波波沙的评价应该不会比索米差

之后被芬兰军火商看中在进行小规模的修改后于同年投入生产,称为KP/44

造价仅为索米的1/5并且在1945年一年内产量就突破了1万,用索米1/5的造价就可以获得一把与其性能相比更好武器难道不香?

至于为啥KP/31和KP/44能用到上个世纪80年代倒不是因为性能有多好(再好能有Rk.62突击步枪好用?),我想对冷战史稍微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芬兰在战后像华约诸国一样沦为苏联附庸,而是成为北约华约的一个缓冲地带,吃两边援助又受华约军事保护,加上北欧平衡基本上没啥军事对峙,芬兰基本上不要为自己的防务考虑,有钱用来搞防务不如去建设民生,全民医疗的福 利 社 会难道不香吗?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结语:

战争永远是由人决定的而非武器

武器再好也是由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体现其性能优劣的!

索米作为一款性能平平定位尴尬的武器,好在出身在兵源素质较高的芬兰(芬军多为猎人出生且熟悉地形)

好在对面的敌人主要来自乌克兰高加索中亚这些暖温带几乎一辈子没见过雪,不适应斯堪迪维亚半岛恶劣的寒温带气候的且经历过大清洗影响缺乏优秀指挥官的敌人,否则索米将一辈子默默无闻

(二战精度最高的瑞士MKPO出来挨打)

总结:索米虽然性能平平,定位尴尬,但也不乏是一款可靠的武器,并促生了这辈子最大的对手PPSh41波波沙的诞生,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

那些光吹武器性能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芬军保家卫国精神的小朋友大可以爪 巴了

尽管是如此,但我不管。反正索米小可爱天下第一!哪个不服就锤 爆 他的 狗 头!



转载请注明来自珩基自动化,本文标题:《一码中精准一码免费中特澳门,以子之索米比子之波波沙则何如?【轻武专栏】KP/31索米与PPSh41波波沙的对比》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