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一码一肖资料免费大全,历史传记 总 0551

管家婆一码一肖资料免费大全,历史传记 总 0551

学书不成 2024-09-30 IDEC和泉继电器 7 次浏览 0个评论

江上孤忠录 赵曦明

清赵曦明著,江阴抗清81天史实著作。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

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史记译注 司马迁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国语注译 左丘明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将存疑考证。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让台记 吴德功

历史著作。作者吴德功,台湾彰化人。另著《戴案纪略》、《施案纪略》行世。此书记叙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割让日本之事,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清政府与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亲王卒于台湾,运柩返日。记载台湾军民抗日作战凡130余日之经过,特别对台湾民众参与抗战叙述尤详。但因书成于日据时期,作者为免遭文字之祸,对日本多有阿谀之辞。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57种《割台三记》中出版。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林献堂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时必尝征郡国名家之谱,使上之中书,故温乃得见而序之耳。自尔以来,谱学特盛、林宝尝萃之以着「元和姓纂」;今谱中有「古仕籍考」一篇,记载简当、而引据又多秘籍,殊非后人所能;则宝与蕴二人者或居其一欤!宋、明迄今,修辑日繁,顾卷帙虽多,而名篇转少;试覆而校之,除「仕籍考」、「世系表」而外,其足资考证者,仅有「林氏世纪源流」及明林志「晋安世谱校正序」二篇。而所谓「世纪源流」者,既阙撰人名氏,又琐碎不成片段;于是林志一篇,乃益为凤毛麟角矣。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周绍良

周绍良主编。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出土唐代墓志四千余通,系录文加标点断句而成,附有较详细的人名索引。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收入1948年以后出土或新发表的唐代墓志一千五百六十七通。

元代奏议集录 佚名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有关文集及其它散见资料,极富史料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见闻琐录 欧阳昱

江西宜黄欧阳昱撰。1925年百随砖斋刻本,2集,10卷,附刊1卷。其中前集卷1《林头战事》、《军令严肃》,卷4《陆建瀛》、《伪小天王》、《杀葬者》、《解散歌》,卷6《老童生献策》,后集卷2《胡元伟》、《句容一败》、《鲍武襄》、《借夷杀降》、《中兴功臣家》,卷4《曾文正妾》,皆有关太平天国之史料。其中记太平军自武汉沿江东下事较详。

李鸿章传 梁启超

梁启超在维新时期、旅日时期、民国期间撰写了大量的人物传记,《李鸿章传》是其中的代表作。梁启超以李鸿章为代表来展现晚清四十年之历史,文中体现着梁启超“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的撰述旨趣,通过对李鸿章一生之行事的叙述来表现出晚清军事、洋务、外交三方面的大事记,故不同于旧史将历史描绘成“人物之画像”,可视为其新史学思想在人物传中的体现。《李鸿章传》的表现形式是以章节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裁加以呈现,并附有“序例”“绪论”“结论”,从而显示出与“中国旧文体”的不同,开启了中国近代评传体的先河。

我的前半生 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顺序,作者专题将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帝王生涯、治政与理想,与后、妃、亲人、大臣等人的关系,如何投靠帝国主义势力以至逐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以及解放后艰难的思想改造过程等一一娓娓道出,其中颇多精彩的描述。溥仪的一生,做过三次皇帝,七年寓公,五年俘囚,经历十年战犯改造生活,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封建统治者将溥仪培养成丧失人性、唯我独尊的天子,新社会又将他改造成普通公民,其间的经过与转变过程,本书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的非常充分。另外,作者对于宫中上层的政治争斗与宫内奢糜的生活,也花费了大量笔墨,颇引人入胜。全书文笔朴实,叙事具体生动,条理清晰。作者撰述的均为自己和他人的亲历或目击,所征引的丰富的史料也多为专门的调查材料或档案资料,且绝大部分摘录的是原件,故翔实可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认识以及对历史的看法,也基本上客观公正。本书由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

甲乙日历 祁彪佳

编两卷,祁彪佳撰。彪佳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浙江山阴人。明天启壬戌(二年)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初,擢御史。甲、乙之际,先以刷卷南畿身与南都肇造,旋出安抚苏、松,转任巡抚;后虽回籍,仍与朝野人士音问相通。迨南都败、杭州潞王降,由于清帅所迫,投水殉节。隆武时,谥「忠敏」。遗著「祁忠敏公日记」,起自崇祯辛未(四年)、止于弘光乙酉(元年)闰六月初六日殉节前二日。辛已(十四年)以前,按年名为「涉北程言」、「栖北冗言」、「役南琐记」……诸篇;壬午(十五年)以后,概以「日历」分岁纪目。本书截取其与南明史事有关之甲申、乙酉两岁部分,故以「甲乙日历」名之。日记为逐日所记之实录,足正诸史之阙失;阅此两年所记,当日南都、苏松、杭州等地实际状况,可见一斑。且作者尝官兴化,与福建郑芝龙一门不无渊源;所记与郑氏昆仲(芝龙与鸿逵)交往情形,赤足为研究台湾郑氏之助。书末,并收王思任纂「祁忠敏公年谱」作为「附录」。

甲午战事记 池仲祐

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历二十六年,秀吉死,而日兵遁,朝鲜始平。清同治十二年(癸酉),日本与朝鲜相龃龉,日本遣使问中国,中国外交官答以朝鲜国政我国素不与闻。十三年,日本商民航海到台湾,遭生番戕害,日本不问中国,即以兵临台境。

今生今世 胡兰成

现当代作家回忆录。胡兰成著,台湾远行出版社1976年出版。胡兰成为汉奸文人,曾任汪精卫伪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及《大楚报》的社长。抗战胜利后他化名为张嘉仪在浙江各地逃亡,1949年经香港偷渡日本。他于1974年应邀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讲学。他的另一部著作《山河岁月》亦于1975年由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于是,1975年间,台湾舆论界对此大为不满,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斥责胡兰成及其《山河岁月》,指出该书侮辱祖国的抗日战争。同年11月台湾“警备司令部”下令查禁该书,而胡兰成本人也灰溜溜地离开台湾回到了日本。此事被台港文化界称为“胡兰成事件”。《今生今世》出版后,引起了世人的惊叹。文学界曾经这样高度评论: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直到余秋雨,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翘楚,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这本书,当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荐,说是“慧美双修”,贾平凹读罢,也着实称赞了一回。一个男人,用他清艳婉转的笔触,缓缓回忆自己漫长的一生,从故乡嵊县的记忆开始,那是一个桃花烂漫的江南小镇,有青青陌上桑,有热闹的戏文,有过年时节的繁花似锦,有旧时婚嫁的绵绵情意,然而一旦离开,终其一生,游子再未返乡,“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相遇张爱玲,也只是生命中一段并非刻骨铭心的插曲。卜少夫有对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认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才气更高”。江弱水读完后,也差不多同意了胡兰成为中国散文别开生面的说法。

甲申传信录 钱士馨

十卷。明末清初钱士馨撰,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着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确传》、《燕都日记》、《再生录》等书凡十余家,颇不满意,便“博搜闻见,勤咨与难诸贤”,自丁亥(1647年)至癸巳(1653年)之秋,更七载而着成《甲申传信录》一书。《甲申传信录》记事内容丰富,卷一为《睿谟留憾》,记癸未(1643年)秋至甲申(1644年)崇祯帝亡国自缢事。卷二为《疆场裹革》,记秦、晋、燕明朝诸臣死于农民起义事者,如孙传庭、傅宗龙、段复兴等,及李自成、张献忠攻城略地事情。卷三为《大行骖乘》,列甲申之变京师死事诸臣姓氏及身亡经过。卷四为《跖脯遗脔》,记李自成进京后对故明官僚士大夫追赃镇压事。卷五为《槐国衣冠》,记李自成设官分职,除授京省各官。卷六为《赤眉冠略》,记李自成起义始末。卷七为《董孤剩策》,记甲申楚、豫、燕、齐事略,李自成克开封、保定等城。卷八为《桑郭余钤》,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事。卷九为《戾园疑迹》,记伪太子案始末。卷十为《使臣碧血》,记弘光使臣左懋第出使清廷被害。《甲申传信录》为记事本末体,各卷或有用日记体、笔记体。卷首均有作者概论为引言,卷内多又分列小标题,阅读颇为便利。书前有自序,记作者写作经过。《甲申传信录》记一代鼎革之事,近代学者黄节在《国粹丛书》本《甲申传信录》跋中称其所记事多不为《明史》所载,且颇不失实。该书抄本极伙,传抄沿袭,互有舛误。嘉业堂刻《鲁春秋》,附载《使臣碧血》篇,即《甲申传信录》第十卷,但字句与《甲申传信录》第十卷微有不同。海盐朱氏藏有《甲申传信录》注本,考证颇详,系爱新觉罗仲谦所注,较它本为善。此外,《甲申传信录》还有清道光庚子(1840年)刊巾箱本,《胜朝遗事初编》本,《国粹丛书》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嘉定县乙酉纪事 朱子素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

纪古滇说集 张道宗

又作《纪古滇说原集》、《纪古滇说》、《记古滇说集》等。1卷。宋末元初滇人张道宗著录。书末题成书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但书中亦记有咸淳元年以后之事,疑为作者成书后所补或后人所加。内容记述上自唐虞下迄元初的云南历史、古代神话传说、佛教故事等,详于唐代南诏而略于两汉及宋代大理国。材料采录白文古籍《白古通纪》(已佚)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新唐书》等汉唐史籍。其故事传说与后来的《白国因由》相同。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云南总兵沐朝弼将其家藏抄本刊行于世,是为初刻本,称嘉靖己酉本。后又有淡生堂万历刻本,经杨慎点校、诸葛元声考证的万历刻本,并收入《玄览堂丛书》、《云南备征志》等丛书中。本书虽史实较少且多错杂,又有后人篡改,但为记云南古史较早之作,可供研究云南、白族等历史参考。

己酉被水纪闻 姚济

《己酉被水纪闻》中记录的上海(松江)184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逐日天气记录。

魂南记 易顺鼎

《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绪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 

徽钦北徙录 佚名

《徽钦北徙录》原名《南烬馀闻》,惟原序中有云:“余亦有感而作书曰《南烬馀闻》,此盖二帝北徙实录2024新澳门今天晚上开什么生肖。”为切于书的内容起见,故改今名。他本亦有作《南渡录》的,内分《南烬馀闻》、《窃愤录》、《窃愤续录》三种;然《窃愤录》与《窃愤续录》,本书中亦包括在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中有《南渡录》、《窃愤录》二书,据其所述,亦与本书完全相同。盖原书不一其名,且题名晦涩,在当时或嫌忌讳,在今日大可不必,故亦以改题今名较为统一明晰。

谠论集 陈次升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后任殿中侍御史,论章祐、蔡卞植党为奸。迁左司谏,因事被贬为南安军酒税。徽宗时,官复侍御史,劾贬章祐、蔡卞、蔡京等人,并上仁民、节用等六事。崇宁年间,以党籍累贬,编管循州。陈次升的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史称其为人刚直,对党祸尤为明白痛切,耸动耳目,为官十余年评议政治得失之故,发他人所不敢发。《谠论集》为陈次升兄长的儿子南安丞陈安国所编,取哲宗顾问之语为名正版资料全年资料大全。集中作者对时事人物的评议大多公正,持论有理有据,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非曲加指责者可比。该集原录有奏疏二〇七篇,后久佚不传,只有《永乐大典》中尚有散篇,编次成八十六篇;后又从《历代名臣奏议》中增补三十篇,但仍然仅是原书的十分之五六。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垂光集 明周玺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三篇,弘治朝有七篇,正德朝有六篇,言皆痛切,疏后附载家书一封,言其许国忘家之意。下卷附录敕命、祭文墓表、碑记及题咏诗歌。有《四库全书》本,《五名臣遗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洹词记事抄 李鹗翀

明李鹗翀编。鹗翀字如一,江阴人。洹词本崔铣所著文集,鹗翀摘其论宋事及明初事迹者六十一则为书,其不涉记事者皆不录。续抄三十六则,皆前所挂漏也。鹗翀自题云,前抄成於庚子秋,备阅七载,今春裒诸说部梓行之。发箧得前抄,因同杨宪副二记附为一帙。今二抄之后惟杨仪《明良记》四卷前有鹗翀小引,称与保孤一记皆系秘本,则所谓二记者,乃合保孤记言之,而此本佚其一耳。

淮生日记 薛春黎

咸丰十年庚申七月 闻山东、山西亢旱。十二日,桂中堂良出京往津。十五 牙门知会钦派帮办五城团防处同派十人,吴拙庵、郭漱六、薛世香、杨黼香、朱海门、刘镌山、白兰岩,帮办中城则徐梦江暨余。

淮鹾纪略 杜文澜

清杜文澜撰。一卷。周庆云《盐法通志·艺文门》有著录。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跋通州翰墨林之铅印重刊本流传。

淮城纪事 佚名

一卷。明不着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京,路、王二人仍负隅顽抗,纠集武装,固守淮城,防遏各处散兵游勇,保护地方绅士财产。后路振飞丁艰离去,王燮巡抚山东,当地缙绅以路、王等能保其产业,故为是记。《淮城纪事》用日记体,书前作者自序称,“此系吴腾一飞馆于淮上,目击而笔记之者,余稍为润色而刻之”,凡八十三日事。又冯梦龙《甲申日记》中有《淮城纪事》一书,内容大致与此相同,恐系一书所传。《淮城纪事》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抄本。吴县潘氏旧藏《甲乙稗史》抄本上卷所收《淮城纪事》题为滕一飞撰,旧藏吴县祝氏。上海涵芬楼旧藏《江表二臣传》抄本附有《淮城纪事》。该书较为常见的是《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弘光实录钞 佚名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铖当道,史可法督师,江北四镇,从“逆”案,伪太子案等。内容大致与顾苓《金陵野钞》相出入,而不及李清《南渡录》、顾炎武《圣安本纪》详审。书前有自序及不着人名识语,书后附大臣月表。《弘光实录钞》以记注体为主,颇近似于起居注,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间又有作者史评,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作者撰着《弘光实录钞》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又证以故所见闻,抄之以求其备。书中录有当时奏疏、圣旨,为作者所亲见,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如记许定国降清,封宁南王;福王北去,唐王豫以质宗谥之;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尤属谬误,失于考证。又于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且以伪太子为真,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尽管如此,《弘光实录钞》作为“取材邸报,无异官档”的史料,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关于《弘光实录钞》的作者问题,有两种观点:杨凤苞《南疆逸史跋》谓:“黄宗羲《弘光实录》一名《弘光实录钞》,又名《弘光纪年》。”傅以礼、谢国祯均认为《弘光实录钞》的作者为黄宗羲。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则认为,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如黄梨洲年谱、黄宗羲神道碑铭,以及《梨洲遗书十种》等均未提及《弘光实录钞》,故不应遽信杨凤苞《南疆逸史跋》之言。杨凤苞生于清季,忌讳已弛,南明遗着,不禁传抄,当时书商拟名射利,伪托名人之作,学者常被欺骗。《弘光实录钞》有清吟馆抄本,题作《弘光日录》,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 周树模

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任黑龙江巡抚,其间奏稿共309篇择要节录为《抚江奏稿》,内容涉及当时黑龙江省政治制度、行政规划、文化事业兴办、外交及垦荒等内容。本文摘录了奏稿中的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一文,奏报了黑龙江省沿边荒务酌拟的变通办法,共拟定招民垦荒章程五章,包括招民方法、授地原则、资助和奖励规则等。

荷牐丛谈 林时对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

汉晋春秋 习凿齿

三卷。清汤球辑。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 (今属湖北)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官至荥阳太守。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今皆不存。该书原五十四卷,记述东汉光武帝至西晋愍帝281年间的历史。记三国事,以蜀汉为正统,魏为篡逆,至司马昭平蜀,汉亡而晋始兴,以晋承汉,故以名书。今有清汤球辑三卷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中,另有《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 本。

海上见闻录 阮旻锡

编年体史书。作者阮旻锡,字畴生。福建厦门人。曾入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后据亲身经历和世间传闻及杨英《从征实录》、佚名《海记》等整理成该书两卷。记载了自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间郑氏四代领兵抗清、经营台湾的史事。书以年月为序,并用清、南明两种纪年,称郑成功为“赐姓”,称郑经为“世藩”,称明郑政权曰“海上”。虽撰于清初,然无一“伪”、“逆”字样,殊难可贵。生前未刊。1911年商务印书馆据金山抄本整理出版,收入《痛史》第14种。后又出标点本一种。然均脱误较多。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4种出版。1980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宗洽《海上见闻录定本》, 是本为张宗洽以新发现的福建同安抄本为底本,参校《痛史》本和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整理而成。

海角续编 陆筠

陆筠著,祁龙威校注,辑入中华书局近代史料笔记丛刊本《漏网喁鱼集》(外一种《海角续编》)。主要记太平天国在常熟设立乡官、赋税、考试制度以及军事、宗教活动等。

近代笔记过眼录 徐一士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咸同年间江南战乱后的残破景象,厘税制度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以及科考中的大挑以貌取人、八股与策论并考的趣谈,官场失态的笑料,张之洞被欺购赝鼎,李鸿章未掌文衡为憾事,状元及第的殊荣,赛金花身陷囹圄纪事,谈八字、星象与算命,“刺字”残忍谈,颐和园掌故,等等。这些内容多是笔记作者的亲闻亲历,是不易觅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而且文笔生动流畅,读来赏心悦目。

国初群雄事略 钱谦益

为明钱谦益编撰。系杂史类史书,记述了元末明初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轩、陈友谅、张士诚等事略。是据元末所存《元史》等各种史书、事录、文集、杂记、碑刻等裁辑而成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人物分类,卷一记韩山童、韩林儿、刘福等事,卷二记郭子兴、朱元璋等事,卷三记徐寿辉等事,卷四记陈友谅事,卷五记明玉珍事,卷六记何真事,卷七记张士诚事,卷八记方国珍事,卷九至十二记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纳哈出、陈友定等事。其中所记史料,可供参考。该书作于明末,刊于清,有《适园丛书》本流传。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勾吴癸甲录 佚名

著者佚名。抄本。按月日详记清咸丰三年(1853)至四年,无锡、金匮二县农民反抗斗争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等事。收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佚名

不著撰人。抄本。是书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之情形,于清军的抵御、清廷和战不定、张皇失措等叙述较详。惟似得诸传闻,故间有不实处。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 陆云标

详记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时史实。

治台必告录 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录》及自著《平台药言》等篇及在台所上摺奏合为一集曰《治台必告录》,凡八卷。卷一为蓝鼎元《鹿洲文集》三十二篇及魏源《圣武纪略》三篇;卷二有谢金銮《蛤仔难纪略》一篇,邓传安《蠡测汇钞》四篇,周凯《内自讼斋文集》一篇,姚莹《东溟文集》十二篇,《东槎纪略》三篇;卷三有达洪阿等《防夷奏疏》一篇,刘韵珂《奏开番地疏》等二篇,熊一本《条复筹办番社议》等二篇,仝卜年《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一篇,史密《筹办番社议》等二篇;卷四有徐宗干《斯未信斋存稿》三十四篇;卷五有徐宗干《斯未信斋文集》三十五篇;后三卷均属作者自撰,有《平台药言》及书札、奏疏五十一篇,均为有关戴潮春案之史料。全书计收文184篇,均为与台湾有关之文章。1867年(同治六年)刻印出版,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出版香港期期准资料大全免费。

靖海志 彭孙贻

本书凡四卷,前三卷为彭孙贻撰、后一卷由李延昰补编。孙贻字羿仁,又字仲谋,浙江海监人;明太常节愍公观民仲子。生于明季,卒于清康熙间;著有「甲申忘臣表」、「流寇志」、「湖西纪事」、「虔台逸史」、「彭氏旧闻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及本书等。延昰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字辰山,又字寒村);南直上海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间道走桂林,尝仕永历行朝。后病殁平湖,遗命以浮屠法瘗之。所著有……「南吴旧话录」、「放鷴亭集」等,并续本书未完之部。本书用编年体记台湾郑氏四世之事,起明天启七年、讫清康熙二十二年,凡五十七载。其自天启七年六月迄崇祯十七年正月之文,多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相同而较详;自祟祯十七年三月迄康熙二十二年之文,又多与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已刊列于第二四种)相同而益详。要言之,当以「明史纪事本末」及「海上见闻录」为蓝本增订而成。今本据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并取「郑芝龙受抚」(「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六、「记荷兰人据台湾事」(俞正燮「癸已类稿」一则)、「日本乞师记」(黄宗羲「行朝录」一则)三篇分作「附录」。同时又由夏卓如先生撰附「靖海志及海上见闻录合校记」,以供阅读「见闻录」之参考。

张煌言传略 佚名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郡志”“孝友”传。

戊戌六君子传 梁启超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此书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

寂寞烟花梦一朵 陆小曼

《陆小曼传:寂寞烟花梦一朵》共分为六章,三十个小节,约十五万字。以时间为序,以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关节点,叙写了一代名媛陆小曼从出生到去世的人生传奇故事。一身愁病,一江清泪,昼夜长流。

钏影楼回忆录 包天笑

近代文学回忆录。包天笑著。书分正续编。正编写于1949年。初载香港《大华》半月刊和《晶报》。1971年6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装1册。卷首有1971年3月30日柯荣欣《序》、1971年2月作者《自序》及本书《缘起》。续编写于1971年至1973年。1973年9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平装1册。卷首有1973年8月作者《自序》。卷末附作者《后记》。包氏为近代著名文化人,据其亲身经历所述清末民初文化、教育事业及知识分子状况,对研究近代社会史、文化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所披露作者与严复、张謇、章太炎、苏曼殊、李叔同、汪精卫、史量才等名流交往情况,为各书所未载。所记当时物价、工资等资料与工商业状况,均为近代经济史之珍贵资料。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出版,1973年又出版续篇。

庚申北略 佚名

《庚申北略》是一篇记述咸丰十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史事的著作,自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占据天津起,至侵入北京逼签丧权辱国条约一一“北京条约”止,按日记事。从文章语气知作者当时身在北京,皆据作者耳闻目见,叙述翔实。书中所记或与他书不同,如言北塘曾埋伏地雷火炮,因被奸人告密而失效,与他书言北塘全未设防有异;又如大沽北炮台之失,谓“夷人至北炮台下,杀看守者一人。余俱惊走,北炮台遂失”。亦与他书言北炮台经激战始陷者不伴。叙事又或较他书所记为详,如叙述拘囚巴夏礼等人经过及乐姓商人献礼求和情形,均较详细。又或所记为他书所未载,如通州议和详细过程。全文对英、法侵略者的狡诈凶狠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投降卖国的罪行都有所揭露,因此是一篇有价值的资料。

革除逸史 朱睦㮮

又名《逊国记》。明朱睦㮮撰。二卷。成于万历二年(1574)。记建文帝一朝事迹,编年体。革除,指燕王朱棣举兵入南京,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四年年号事。当初限于文禁,故记载罕传。自仁宗、宣宗以后,因革除事件而遁迹山林之士,逐渐出逸文,谈往事,有撰写《靖难录》或《革除录》者。睦㮮以为此种记录,其辞或抑或扬,颇多失实。遂取诸家论述,参以所闻,写成本书。

割台三记 佚名

本书(一册七九面四七、四○○字)系一集刊,收录罗惇曧「割台记」、俞明震「台湾八日记」及吴德功「让台记」三种,因题称「割台三记」。「割台记」综述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澎割让及台民抗日之经过,文极简略。作者罗惇曧另着「中日兵事本末」已刊于第四○种「台海思恸录」附录中,请参阅「思恸录」篇。「台湾八日记」记同年五月初五日日兵在澳底登陆后数日间中日两军之战况及十二日台北兵变之情形。作者俞明震,字恪士,浙江山阴人。原任刑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四月,调台派充全台营务处。五月初一日接署藩司,更于初八日奉命赴前敌督师兼理粮饷、电报事宜。此篇所记,皆其亲历之事。末附巡抚唐景嵩(维卿)电奏稿多通,即其藏衣带中携出之件,尤属可贵史料。「让台记」作者吴德功略历,已见第四七种「戴施两案纪略」篇。此记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签约到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北由川宫亲王卒于台湾、运柩返日。其间凡一百三十余日事,逐日记载,而于地方人士参与战役者叙述尤详。记末原附有录自同年十月「闽报」随笔一则,仍旧照刊;

馥芬居日记 王汝润

王汝润撰,1926年印本,1册。记咸丰三年太平军在嘉定上海作战及人民响应事。

复社纪事 吴伟业

一卷。清吴伟业撰。《复社纪事》记明末复社创立始末及其主要人物、重要事迹。书称复社之举起于制艺经义之学。有周钟、张溥、杨廷枢、徐汧、夏允彝、陈子龙、张采诸人,以经义学问、应试文章、砥砺品行结交士人,成立复社。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主要领袖,订书籍,设都讲,洁馆舍,庇饮食,以待四方之友,士子纷纷响应,声势遍及海内。社中诸人登科入仕,议论朝政,干涉政治,声动朝野。后遭温体仁嫉恨,险些酿成大狱。吴伟业身入复社,所记之事详确,足资考证。然吴伟业记述多推崇其师张溥等,于复社起源未能详述,对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复社未遑述及。记复社成立时之重要人物亦未周至,但云吴中大姓而已,计改亭曾致书以商榷之。《复社纪事》用笔记体,刊刻成后,引起很大反响。计改亭上吴梅村书称,伏读再四,窃有喜且慰者二:一则推崇老师张溥甚力;二则为周钟投效大顺出脱。又有不能无疑者二:一则不能推原应社一句,泯没吴、孙淳诸首创之人;二则娓娓言周延儒一案,似党人亡国罪状与复社相始终。谢国祯先生则称:“考当日事实,至张溥谋起周延儒以固社局,则亡国之罪,社中诸子亦不能辞其咎也。”(《增订晚明史籍考》)复社尽管是以讲学论文结社,实则经常评议时政,反映江南地主、商人及市民的利益,与大贵族官僚集团斗争,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计改亭以复社诸生“不过文字之会”,“陈俎豆,习礼仪为戏耳”,显然是不恰当的。《复社纪事》有《梅村家藏稿》本、《赐砚堂丛书》本、《昭代丛书》本、《屑玉丛谈》本、《借月山房汇钞》本、《复社纪略》后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福王登极实录 文震亨

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贼。诸臣恭谒陵庙,告非常大变,恸哭;乃告奉监国之议。议协,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至浦口,具启迎驾于淮安;礼部司务官赍南都百官公启,迎驾于仪真。渡江,泊燕子矶,百官郊迎,命以王礼见。监国素袍角带,对百官恸哭;

凤洲杂编 王世贞

笔记。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世贞号凤洲,故以名书。此编皆抄录府库文献,如《偶于户部复疏见近来边费之详录于此》条,记载边区供奉朝廷钱粮数目惊人;《会典载番货价值》,亦可备查阅当时经济情况参考。其他如王公往来书信,诸王公主岁供之数,刘瑾构党,文臣谥号,武臣赏格,科举制度等均有记载。其中记癸未(1523)二月,会试大火,焚死举人九十余人,及正德戊辰,大学士王鏊、尚书梁储主会试,刘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欲登第,因开科额三百五十人的传说,皆可见士人之悲惨遭遇及奸臣挟势右左考试的腐败。此书有一定史料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珩基自动化,本文标题:《管家婆一码一肖资料免费大全,历史传记 总 0551》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