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高考考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高考考点

心急如焚 2024-09-25 OMRON欧姆龙传感器 6 次浏览 0个评论

我打开微信,搜索“航拍中国考点”文章,搜到了多篇未经我允许照搬到公众号的文章。

标注好作者和出处算是最客气的了

大多数都是一字不改、直接拿来

这个“乐拼地理”更是无耻,只要我写的“航拍中国”系列文章,他所有都原封不动拿来,并标注了原创!!!

我辛辛苦苦的原创文章,却被你们拿来当做增粉营利的工具!!!


我第一次做公众号,虽然现在什么还没有,但我会努力学努力写,以后所有的地理相关文章都会陆续发到这个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支持原创!!


“一个人,只有当他在升到地球上空,到达大气层的顶端或者向更远处俯瞰之时,才可以彻底了解那个他生活的世界。”——柏拉图《斐多》

甘肃大致位于北纬32度到北纬43度,东经92度到东经109度,东西南北跨度大,决定了甘肃省具有非常显著的纬度地带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地处西北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为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甘肃这一集里可能由于自然地理景观过于出众,人文地理介绍了甘肃的昨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今日甘肃人文地理方面考点相对较少。

Q1:黄河石林形成的原因包括(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风化)、(重力崩塌)等。

Q2:文案中提到的“可溶于水的石灰岩”多形成(喀斯特)地貌,成因主要是(化学溶蚀)。


Q:联系河流特点和附近环境特点,分析黄河上游用羊皮筏子代替木船的优势?

A:黄河上游较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缺少木材,但畜牧业发达,羊皮筏子制造材料丰富;制作传统历史悠久,且过程简单;上游河流水位浅,羊皮筏子体积小、重量轻,吃水浅,适合航行。


Q:分析董志塬的黄土对农业在这里发源起到的积极作用。

A: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种;土层深厚,利于长期耕作;矿物养分含量多,每年都有新的黄土沉降,利于恢复肥力;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灌溉或降水后,土层下层养分也容易被吸带到地表(毛细作用)。

〖知识拓展〗黄土地貌有三种典型单元:黄土塬(顶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 )、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 )、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

三者都是由流水侵蚀形成,形成的阶段是递进的。从黄土塬到黄土墚再到黄土峁,冲沟越来越深,顶部面积越来越小,地形也越来越破碎,所以三者是随着流水侵蚀日积月累而逐渐发育的。


Q:如截图所示,庄浪梯田山顶种植树木,称为“带帽”,坡地改造为梯田,称为“缠腰”,另外,人们还在沟谷筑坝,称为“穿靴”,试分别分析“带帽”、“缠腰”、“穿靴”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A:庄浪梯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地势起伏较大。山顶种树“带帽”,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坡面径流的产生;坡面改造为梯田“缠腰”,减缓坡面径流流速,降低对土壤的冲刷力;沟谷筑坝“穿靴”,拦截径流和土壤,增加土地面积和土壤肥力。


Q:从截图可以看出,洮河两岸谷地植被覆盖率不高,河流含沙量大,分析植树种草可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因。

A: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表土;植被可以增强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可以分散、阻挡水流,虽然不能改变地形,但是可以降低河流流速从而减少对两岸的侵蚀。

〖知识拓展〗有的同学有这么一种感觉“为什么每次考试我背的都是题干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张口就来,其中就有一条“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加剧”。但是,高考偏偏不会这么直来直去,高考往往对一个小的点展开考你的深度理解和思维。为什么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就会加剧,你能说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吗?只有这个问题搞明白了,你才能真正应付类似下面的高考真题。


Q:兰州的城市布局形态呈(条带状),影响因素是(河流)和(地形)。


Q1:兰新高铁能建设并安全运行的主导因素是(技术),影响兰新高铁具体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

Q2:兰新高铁沿线多大风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A2:靠近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原地,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导致气压梯度强,风力大;某些区域途径山谷谷口,狭管效应显著。措施:沿线种植防风林、建设防风墙、挡风屏、强风区域修筑防风明洞。

〖知识拓展〗在兰新高铁风力最大的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修建防风明洞,开孔一侧为背风一侧,所以下面这张照片,左侧应该是北面,右侧应该是南面,拍摄者面向东部拍摄。


Q:黄河玛曲段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地下水补给),这种补给一般在(秋冬)季节较为明显。



Q:扎尕那位于甘肃和四川省交界,是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通过本段视频,分析扎尕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原因。

A:垂直地带性显著,农耕、游牧、樵采、狩猎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交汇融合;开发程度低,景观及生产方式原生态,受外界影响小。


Q:麦积山山顶距离地面仅142米,是由砂岩组成,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特点。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这种外力作用塑造。曾经受地震的影响,说明这里地处地震带导致(地质构造不稳定)。


Q: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试推断乌鞘岭地理意义。

A: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三大地形单元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界线;暖温带与青藏高寒带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


Q1:张掖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岩、泥岩、砾岩形成,其分层交错、色彩斑斓的原因是(不同历史时期冷暖干湿交替变化,沉积成色彩交错的地层)。

Q2:试推测张掖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外力沉积——内力抬升——褶皱弯曲——风化——外力侵蚀)

〖知识拓展〗白垩纪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的条件,经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域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相沉积,沉积了红、紫红、灰绿、黄绿、灰黑等各种颜色的砂质泥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由于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阳光下,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各色交集,导致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Q:分析祁连山成为“深入到大西北干旱地区一座湿岛”的原因。

A: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山体高大,垂直地带性显著,山区森林,草原广布;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多冰川、河流;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一系列河流,滋养河西走廊的绿洲。


Q1:近几年来,祁连山冰川冰舌的位置在(上移),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Q2:祁连山冰川面积缩小,这一变化对周边区域有什么影响。

A2:冰川后移,短时间内融水量增加,暂时缓解干旱缺水问题;长远来来,水源更加短缺,夏季融水量减少,不利于山麓农业灌溉,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Q:图中水系像辫子一样,多分支,杂乱无章,水浅,河道多变,简析辫状水系成因。

A:河谷坡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水流较缓;祁连山水系补给主要靠冰川融水,水量季节变化量大;洪水期含沙量大,泥沙易沉积;枯水期水量少,沙洲显露由于沙洲阻隔,形成辫状景观。


Q:山丹军马场位于祁连山中断北坡,分析其两千多年来能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

A:自然条件:虽是坡地,但地域宽广、平坦;西、北气流受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降水;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祁连山夏季冰雪融水,河流水量丰,适宜牧草的生长。社会条件: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在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需求量大;靠近战场,供给前线速度快;周边区域多干旱,而河西走廊的绿洲和东部的季风区多以种植业为主,不适宜大规模的发展畜牧业。


Q: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分布在3000米到4000米的坡地,甘肃祁连山区属于我国最适合藜麦生长的区域。试根据其生长地自然环境特点,推断藜麦的生长习性。

A:藜麦喜光、喜凉、耐旱、耐盐碱,一般生长在排水较好的坡地,较为贫瘠的土壤依然可以生长。


Q:指出西北地区建风力发电的生态意义。

A: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居民对植被的破坏;降低风速,削弱风蚀作用,减缓荒漠化进程;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时,会对当地植被造成一定破坏。

〖知识拓展〗


Q1:分析莫高窟历经十个朝代,仍能为我们所见的原因。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受流水侵蚀作用微弱,生物风化作用微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较少,人类破坏小;窟口较小、封闭;当地部分居民有宗教信仰,对其保护较好。

Q2:列举莫高窟主管部门在开放游客游览方面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A:限制每日观赏人数,制定合理的游览路线,健全旅游规章制度,加大保护宣传教育;设置防护栏,将游客与壁画适当隔开;丰富线上资源,建立健全互联网游览或VR游览,鼓励游客体验线上游览。


Q:月牙泉水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补给,周围的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知识拓展〗月牙泉是古河道残遗而成,千百年来,地下水在泉眼处慢慢补给湖水。看到弹幕里有朋友说,现在月牙泉是灌自来水,其实不是这样的,但是月牙泉景观处于威胁中确实是事实。

I960年之前,最大水深9米,泉水清澈见底,这一独特的地貌奇观吸引着无数游客。但是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平均水深仅0.7~0.8米。为了抢救月牙泉,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但是由于党河水质差,灌水导致湖底沉沙涤荡,泥沙堵塞了泉眼,泉水不再涌出,该措旅逐渐被终止。

90年代又采取滲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除水位下降外,月牙泉还面临着沙丘移动的成胁,据统计,1995—2010年,南北两沙山之间的面积减少了7%。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看不到这一景点。


Q:“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分可以理解为(夏)季风,说明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存在极大差异。玉门关、阳关从古代的繁荣到当代的落寞,一方面和(荒漠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西方(路上交通)衰落有关。


Q:图中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土墩延伸的方向与长期盛行风向(一致)。


转载请注明来自珩基自动化,本文标题:《《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高考考点》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