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滔滔不绝 2024-09-25 IDEC和泉继电器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当《延禧攻略》播到一半的时候,感觉是很值得一说的作品,于妈支棱起来了!但播完之后兴致缺缺,对它还是抱了过高的期待。即便如此,还是可以谈谈。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要谈具有国民意义的清宫戏,我想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是绕不开的。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穿越剧典范《步步惊心》、深陷抄袭泥淖的《甄嬛传》。这些剧本里面,要论宏大的主题,大约是爱情权谋。主角们要么是像小燕子一样遵从本心,敢爱敢恨,要么是像甄嬛在宫斗中成就自我。

这些剧的火爆,恰恰反映了现代人对于爱情(忠诚的、非你不可的爱情)无比焦虑,对于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无比推崇。

很难想象,如果今天再出一部《还珠格格》那种纯爱剧,会引发怎样的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像当年一样红遍大江南北。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是观众口味的变化——琼瑶奶奶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诚然轰轰烈烈,但却只属于那个时代。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02年台湾那版《流星花园》大获成功,2009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却遭到群嘲,而今年的《流星花园》连足够的话题量都没有,扑棱了一下,没啥水花。今时今日的观众已经不爱吃甜甜腻腻的纯爱故事,也不爱只会嘤嘤嘤的傻白甜。《延禧攻略》在今夏之所以成功,很多人总结原因正是它“反套路”。

但真的反套路了吗?

前期魏姐喊打喊杀,睚眦必报,巧舌如簧,平步青云,和传统宫斗只有手段之差却无本质区别。后来魏姐越来越“娘”,每天忙于与皇上发糖,卫龙女孩天天过年一般摇旗呐喊,这跟看小燕子五阿哥的吵架又和好、看紫薇尔康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又有什么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魏姐的爱情和权谋,反倒是非常套路的。

唯一可以说特别的一点在于,别人都是从白莲花、小白兔,历经沧桑、褪去铅华、成为权力巅峰的无欲女性,魏姐是从“我魏璎珞脾气爆、不好惹”开始,一路所向披靡,将弱肉强食的逻辑发挥到极致之后堕入皇上的爱海中,沦为平庸的权力巅峰。

所以我说,《延禧攻略》在内核上更像是职场剧而非宫斗剧。

宫斗戏鼻祖《金枝欲孽》告诉我们的是,深宫之中人性的沦丧与救赎,爱情之花、自由之花如何盛放于火海与宫门之外。而从《甄嬛传》开始,深宫已经不再像《还珠格格》所描述的那样理想主义——具有着善恶分明的价值判断和忠贞专情的爱情观——而是非常现代,无所谓正义邪恶,只有聪明或者愚蠢,人被利益、欲望役使。这难道不是现代职场的真实写照吗?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这部戏大体上也能算作是大女主戏了吧,所以先谈谈魏姐。

所谓大女主戏,就是凸显女性在剧中的分量,以主要女性角色的成长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比如《大唐荣耀》(景甜饰女主角沈珍珠)、《锦绣未央》(唐嫣饰女主角李未央)、《芈月传》(孙俪饰女主角芈月)、《花千骨》(赵丽颖饰女主角花千骨)等等。大体可以分成两类:要么是女主角本身温柔善良,但遭奸人所害,楚楚可怜的她得到“万千助力”,最终获得幸福;要么女主角本身性格鲜明,与众不同,因此吸引“万千助力”,最终获得幸福。而这个“万千助力”,就是莫名其妙爱上女主的男一男二男三男N。很多噱头很大的大女主戏,其实就是女主在身边男人的帮助/守护下,披荆斩棘,战胜不喜欢她的众多女配,获得成功/幸福的剧情。

我不喜欢靠男人的女主角,这也是我一开始欣赏魏姐的原因:

她睚眦必报,从不圣母;遇见问题她不哭,而是会说哭解决不了问题;

她深知谁都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她清醒通透,也没有做出于好心帮倒忙的傻事。

对于男人,一开始就亮亮堂堂,招招致命:利用就是利用,前期利用傅恒、后期利用皇上。(至于利用之后到底有没有付出真心,傅璎女孩和卫龙女孩打一架吧!

魏璎珞这个角色吸引我的一点还在于,编剧把一些非常现代的观点通过她的口说出来,当然这也是它为人诟病不合剧情逻辑的一点,但在我看来反而是一个闪光点。

比如我在游记()里提到的她的一段话:“打从一出生,女子便被拘于一方天地,就算是出嫁了,也是从一个笼子换到另一个笼子,明明是养尊处优的黄鹂画眉,又如何同雄鹰一般,眼界开阔,翱翔四海,您别忘了,笼子可是天下男人精心铸造的。”封建礼教蚕食了女子本应该有的灵魂,用尊卑礼数、规矩体统束缚住她们,让她们无法独立生存,必须依附不能挣脱。

后来避子汤问题,她还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我娘难产死了,所有人都说她了不起,为了魏家传宗接代。可是女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吗?难道她们自身就没有意义了吗?

时至今日,仍然有多少人没办法有这样的观点,仍然有多少人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毕生使命,仍然有多少人把生育作为女性天经地义的任务,仍然有多少人自作主张地认为没有生育人生就是不完满的,仍然有多少脑子有病的专家提出“生育基金”这种政策。魏姐这些话,真是熠熠生辉!

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吴谨言在诠释这个角色的时候也有了一些瑕疵,与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对比,她不是最出彩的角色,但我仍然很高兴国产剧里有一个这样的角色,算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吧。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富察容音这个角色是比较丰满的,这得益于编剧的独具匠心,也得益于秦岚处理得当。

她是皇后中的一股清流:行为举止轻缓得宜,温婉动人,处理事务时又能轻重分明,原则问题不手软,得饶人处能饶人。

出身名门、备受宠爱、地位崇高的皇后,看似完美无缺的她并不快乐:

一是因为丧子,二是因为不自由。

皇帝的无限荣宠,是看在富察家的权势地位,看在她无可指摘的表现,而并非完全因为她本人。她深知这一点,因而对皇帝的爱并不彻底倚赖。

最打动我的两场戏,一场是在皇帝面前保护魏璎珞的戏,一场是她即将赴死前的戏。

第一场她说:“也许男人认为这荒谬,可是对于女人来说,这就是德行,处处,以丈夫为天,以丈夫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天下的妇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臣妾,一国之母,更不能半步踏错,否则整个紫禁城,不,整个大清,都会指摘臣妾,不尽责、不称职的皇后。”她深知,自从她屈服于紫禁城,她就不得不在规矩捆绑与灵魂自由的挣扎中败下阵来,不得不“宽容,端庄,贤顺”,不得不打碎“富察容音”成为“皇后”。

而第二场戏,发生在她质问完皇帝我是谁之后,她冷静清醒,这场赴死不是情绪冲动,而是一种自我解脱。她说:“我这一生,犯了无数的错。生在富察家,天性不爱拘束,偏偏嫁入皇室,成为大清皇后,此为一错。成了六宫典范,从了体统规矩,依旧留恋过去,大梦不醒,此为一错。失了真正的自己,做了牵线木偶,却贪恋儿女情长,寄望得到皇上的爱,此为一错。生下永琏永琮,却根本无力保全,以至痛失爱子,实在枉为人母,此为一错!天家本就无情,被森严的礼教束缚,却妄想着君王有情,全不知人心险恶、天道残忍!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背叛,一步错,步步错啊!”她对于人生的总结里,没有怪罪别人,她自省之后明白,她的悲剧,来源于封建制度的压迫,来源于帝王家的无情冷酷,来源于丧失自我。

当我看到她与皇帝的几场撕扯的戏,看到了那个皇帝不曾理解的灵魂。

一个如此聪慧的女子,又怎么可能不懂后宫那些腌臜手段?如果她想用手段,又有几个人是她的对手?但她一直选择委屈自己,用自己的宽宏大量、慈悲心肠去包容,去体谅。然而她却用这么激烈的手段为自己的自由抗争,她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做皇后了,只做富察容音,我——只是富察容音

温柔如水的人,在深宫中,又怎么能奢求用真心换真心呢?“皇后坠楼”诚然是戏剧化的处理,但这也是这个人物最出彩的一笔:她的死正是她最决绝的反叛。如果说魏璎珞是套路化的玛丽苏女主,富察容音便是反套路的皇后,她用死亡的方式,诠释了打破牢笼的一种可能性。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令后女孩,红旗不倒

而作为一名令后女孩,我被她们之间那种“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彼此成全”的情感打动。

不客气地说,魏璎珞是一个自私的人:她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别人,耍手段,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她将自己的目的凌驾于他人的情感之上。她不低头、不服软,在绣坊如此(宁跪不认错)、面对初恋如此(说断就断毫无留恋)、面对皇帝更是如此(她面对皇帝时的示弱可以说是保持恩宠的手段罢了),但她却能够为了皇后折辱自己。

一个惜命如此的人,在皇帝让她殉葬时面带微笑;一个审时度势如此的人,在为皇后报仇毒杀尔晴时毫不顾忌时间地点。令后这种情感,是超越了魏璎珞所最珍视的东西,而显得珍贵。

傅恒懂魏璎珞吗?不懂。他的很多做法(如阻碍璎珞复仇、如答应娶尔晴)恰恰不是魏璎珞需要的,甚至有些独断,有些蛮横。

皇帝懂魏璎珞吗?不懂。如果他真的懂得了魏璎珞,他也就不再有征服她的欲望,魏璎珞能保持荣宠的一大原因,不就是她捉摸不透、阴晴不定么。

而除了懂得,更难得是尊重。

傅恒和皇帝,给予魏璎珞的爱,都有带有父权痕迹的:“为你好”和“你要感恩”。其实后期顺嫔论懂得也是很懂魏璎珞,但她的病娇阻碍了她真正尊重魏璎珞,分道扬镳也是情理之中。而令后之间那种建立在“懂得”和“尊重”之上感情,是超越了身份地位,超越了人生经历,超越了立场逻辑,是一种很难得的同性之间守望相助的爱。

所以,我也很感动这部戏贡献了这样一对人物关系,让“闺蜜情”不再局限于要么抢男人,要么一起研究怎么抢男人。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高贵妃这个角色真的是得罪了造型师,整天黑山老妖式的,台词也很诡异,那些气音更让人难受。

常常有人拿高贵妃和华妃(《甄嬛传》)做比较,但其实从如妃(《金枝欲孽》)到华妃,再到高贵妃,得意时飞扬跋扈、睥睨后宫;失意时褪尽铅华、楚楚可怜的角色,仿佛是宫斗剧标配。这种角色之所以惹人喜爱,就在于她满足了观众想撒泼却不敢的心吧。

相比华妃,我更喜欢高贵妃,因为她立意更高、更丰满、更有悲剧色彩。

华妃得宠是来自于年氏一族权倾朝野,也有一部分来自她少年入府时皇帝的真心,她的索求稀松平常:得到皇帝的恩宠,她的悲剧来自于临死前得知她长久以来被皇上算计。

而高贵妃是尴尬的:我们看不到皇帝对于她后家的宠幸与忌惮,也看不到一丝真心。她的跋扈来得毫无理由。

所以我一开始觉得她是一个为了反派而反派的角色。但随着剧情推进,我看到了高家和皇帝对她的无情,看到了她明明通透却要佯装蠢笨,看到了后宫之后只有她“用心宫斗”的执着。她痴迷唱戏,企图在戏剧中完满人生;她刻薄,挖苦兰花不如韭菜;她狠辣,算计父亲、算计后母、算计两个妹妹,用计更是狠心绝情。

如果说,富察容音的自杀,是一种追求灵魂自由个性解放的重生,她的坚定赴死则是一种解脱,一种对于尊严、苦苦求索却不曾来临的爱的保全。她选择穿着喜欢的戏服,不苟延残喘地死去。

她选择在死之前为忍痛为皇帝舞一曲,她问“皇上,你那么好,为什么就是不爱宁馨儿呢?”,终其一生,她的手段、她的狠毒、她对权势极度的痴迷,到头来是她想为母亲挣一个名分。这种悲剧性是注定的,她的挣扎痕迹是渐渐显露的,她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也可能无法像华妃一样让人同情,但她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角色。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佘诗曼,一个无需眼妆来演黑化的人,演技已经被各路人吹爆。最酷的是她怀抱四阿哥那场戏,明明是微笑,眼角眉梢却都是狠毒。假如让我选择一个角色去演,我会选娴妃。前期的隐忍与后期爆发,极其有戏剧张力。如果说,富察容音用自杀完成对自己的救赎也控诉深宫对于人性的压抑,高贵妃用自杀保全尊严也诠释反派的挣扎,娴妃则让观众看到了在深宫中刨去了虚幻的爱之后,“不争斗”的不可能和“争斗”后的悲惨宿命。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就是这场怀抱四阿哥的戏,酷到炸裂

一部戏,反派要塑造得合理、精彩,才能让戏剧丰满。

主角魏璎珞的顺遂来自于金手指、光环,而反派娴妃则是靠自己的温柔心计,一步一步铲除异己登上后位。在阿玛去世之后她明白,即便是登上后位也无法保全自己的家人,所以她想要的更多。

在断发那场戏里,她说:“魏璎珞从来没有爱过你,只爱她自己;孝贤皇后爱你,更爱自由;高贵妃爱你,更爱高家;纯妃心里从来都没有你;至于其他人,满眼都是龙袍和荣华富贵。爱你的人只有我!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贪慕权势、眷恋后位、坏事做尽,但她敢坦坦荡荡地说,她就算对不起天下人,但是没有对不起皇帝。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这一刻,她头发凌乱,妆容已花,伤痕累累,但我仿佛还能看到那个说:“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的女子。

同样是聪慧女子,一开始不愿争,到后来一步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真心换不来真心,光靠真心也保护不了自己,那么在这样一个异化了的环境里,没有主角光环的人将会怎样生活呢?要么如前期娴妃一样,人善被人欺;要么如后期继后那样,善良美好被吞噬,成为一个鱼眼珠子。

这或许是这部戏的另一个价值观的高峰,也是它比《甄嬛传》更进步的地方:在深宫里,没有善良的人,更没有赢家。一个会异化人的地方,就如炼狱一般黑暗。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讲完《延禧攻略》里的四个人物,我还是愿意再谈谈《金枝欲孽》里的四个女性角色,她们性格不同,命运迥异。

没有主角金手指,没有玛丽苏光环,说是宫斗剧,却像极了现代社会里的我们:被各自的羁绊牵扯着,机关算尽,却不是真正的快乐。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比如最吸引眼球的一个,玉莹。光靠黎姿这个颜值,就觉得她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惜美艳的皮相下是七窍玲珑心,她深知要帮额娘提高地位,只能是利用美色,努力上位,甚至不惜利用爱她的孙白杨。但你却没办法讨厌她:她的种种行径无非是为了她的娘亲。而当她看到孙白杨明知她送来的点心有毒还准备吃的时候,她的防线崩溃,最终她和孙白杨双双命丧火海。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而尔淳,同样也是“感情用事”的人,她往上爬的目的是为了报恩,后来恩人死去,她也愿意为心爱的孙白杨牺牲自己。

中途黑化的安茜,同样也是因为得知奶奶被杀的真相,不是为黑化而黑化,而是通过她的变化为观众展开一副画卷:在寂寂深宫,人如何一步步沦为欲望的奴隶。

就算是看着异常狠毒的如妃,也有她的挣扎,她的无奈,她爱而不得,她毫无退路。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林保怡演的孙白杨帅得沉稳有味道,棒!

为什么说《金枝欲孽》是一部好剧,正是在于剥开宫斗外壳之后,在讲人性。

深宫中人容易被欲望驱使,却也能散发人性的光芒。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无理由的好,也不是无理由的坏。四位女主角各有各的所爱、各有各的苦衷,也各有各的幸与不幸。优秀的作品呈现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看到每个角色与命运抗争的痕迹,让观众能够试图理解每个角色的行为逻辑和内心选择。

《金枝欲孽》之所以是宫斗剧鼻祖,正是在于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互相争斗、你死我活的残酷深宫里,有一群即便是玩弄权谋、机关算尽却也无法获得彻底幸福的人。它试图告诉我们,汲汲于权势,终会为权势所累,人世间的美好,不在于功名利禄,而是自由,而是真情。

可惜这个高度,很多宫斗剧都无法达到,要么是忽略深宫环境,写一生一世一双人;要么是只着力于写宫斗戏吗,让一群本可熠熠生辉的女性角色沉迷于互相倾轧,争夺圣宠。

能流行的影视剧都需要深厚的社会土壤,玛丽苏故事之所以盛行,就在于现实残忍不堪: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纯美爱情愈发难以获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简直是笑话。

所以,青年人(尤其是底层青年)迫切需要这样的故事安慰自己:女主角可以得到一众痴情男人的青睐,女主角可以靠机缘巧合(或者爱人帮助)逆袭成功,与女主角作对的女配角要么丑陋要么恶毒要么没有好结局,看了很“爽”。

这不是《延禧攻略》开创的潮流,而是早已流行的网络小说门类——“爽文”。

写作过《猛龙过江》《机动风暴》《雄霸天下》等著名网络小说的作者骷髅精灵曾给出过一个很好的爽文套路——“幽压暴走”流——一开始用幽默轻松的氛围或者主角个性营造看下去的欲望,然后通过压制去做爆发前的铺垫,然后通过金手指的力量带来爆发,最终赢得好的结局。然后循环往复,让人欲罢不能。魏璎珞从一开始就战斗力在线,然后睚眦必报,常能得偿所愿,观众纷纷拍手称快,掏钱买单(我也是为了魏姐花了六块钱冲会员的人)这是爽文到爽剧里程碑式的过渡。

“爽”的来源很多,比如主角的发泄、报复或战斗

从一开始魏璎珞泼水,到她把绣坊同僚赶出宫去,到后来她设计报复罪魁祸首裕太妃,甚至到了最后一集才昭然若揭的放长线杀弘昼的计划,干脆利落。

另一个爽点,则是主角的个人意义上的成功:在《延禧攻略》里就是魏璎珞从绣女一步步成为掌握后宫实权的令妃。

爽文爽剧或许人物设置层出不穷,但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

为什么会觉得爽?是因为现实无比压抑憋屈,迫切需要一个角色去代入,然后完成“移情”,成为爽文爽剧中的主角,去实行发泄报复或成就自己。

为了让这种快感更加突出,主角在前期遭遇的挫折越大越好,之后再迎来意想不到的主角光环,后期崛起时才能更加爽快。所以前期必有“虐”,这是为了后期更“爽”。“爽”之所以一定是有保障的、必然出现的,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难以保证个人成功的必然,所以只能诉求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所以爽文爽剧与反映现实是相违背的,它是反现实的

只有在不受法治精神束缚的世界里,主角的很多行为才能合理化。只有脱离日常生活或真实历史的设定,才能让观众试着突破现实社会中无法打碎的壁垒,才能让观众享受到“爽”

可以说,“爽文”是一剂快乐的麻醉剂,让那些在生活中挣扎喘息的人们,用短暂的自我意淫获得些许幸福。“爽文”里除了有虚幻的快感,当然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回响与弱弱的反抗。

它盛行了这么多年,从来就不是为少数知识分子准备的。比如说爽文的套路就是男主爱女主,只爱女主,愿意为了女主去死。而反套路就是,男主角并不会只爱一个女人,甚至可能爱很多人。

我们都清楚反套路才是现实,才是真相。

套路角色有商业价值,反套路角色有文学价值。换句话讲,反套路或许可以成为经典,套路却可以赚到钱。龌龊的真相俯拾皆是,奇迹和童话才更难得。

我不愿意一直用“奶头乐”(用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方式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的黑色思维解读一切令人快乐的东西。爽文爽剧有可能是速朽的,文学殿堂可以不给爽文爽剧一席之地,但它们却不是毫无价值的。

“爽”的衍生品能给一些人(不少人)带来安慰,带来快乐,那就是对社会有用的。

“何不食肉糜”很可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热衷于欣赏古典交响乐、热衷于谈论诺贝尔文学奖、热衷于追寻米其林三星,喜欢听喵喵喵的人、喜欢看爽文的人、喜欢吃低廉劣质麻辣烫的人不应该被看不起。

所以,感谢给我们贡献了无数热搜的《延禧攻略》,希望每一年夏天都能有这么丰富的一部剧可以聊。

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珩基自动化,本文标题:《女人都是大猪蹄子》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