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情投意合 2024-09-25 OMRON欧姆龙传感器 6 次浏览 0个评论

《诗》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从一条社会新闻汲取的灵感而拍摄的电影,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也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影片主人公美子是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妇人,以看护瘫痪老人为生,并独自照顾着尚在读高中的外孙。美子一方面热爱诗歌,潜心学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外孙和朋友们性侵一女同学致其自杀,而自己逐渐老年痴呆的残酷现实。片中,六个男孩对女孩的性侵罪孽深重,而男孩们的父亲、学校、媒体对该事件的处理更展现了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导演李沧东虽然从未宣称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电影《诗》关注女性生存环境,展现女性遭遇的欺辱和困境,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

一、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中的一个部分。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是指在全人类范围内超越阶级、种族和地域,打破男尊女卑,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主义运动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的法国,巴黎妇女冲进法尔赛宫,向议会提出要求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这一浪潮也渐渐蔓延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并持续到20世纪初。一般来说,1890年代——1920年代被普遍看作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第一个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美国及欧洲各国的女性主义被视为“第二次浪潮”,西方学者又称之为“新女性主义”(New Feminism)。1在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在政治和经济权利诉求的基础上,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聚焦于文学艺术以及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呈现方式。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成为女性主义学者探讨和研究的对象,也为电影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当代电影理论形成并全盛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成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地带;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一些电影理论开始反哺艺术和文学创作,甚至对人文学科研究产生影响。”2 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理论的融合而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不仅推动了电影理论的发展,也反哺了心理学、女性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纷繁众多,按照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如《爆米花女神:女性、电影与美国梦》、《从敬畏到强奸:电影中的女性塑造》等,它们侧重于观影后的主观感受,缺乏对其内涵的理论框架的反思;一类是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对于理论建构和反思,代表著作有约翰斯顿主编的文集《妇女电影评论》以及劳拉·莫尔薇于1973年发表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莫尔薇认为电影在两方面吸引观众的无意识:其一是偷窥欲(Scopophilia),主动的观看者的快感来自于由注视被动的客体;其二则为自恋(Narcissism),即自我将理想自我与银幕形象的结合而引发他者认同。莫尔薇详细解释了男性如何有意识无意识地掌控电影的生产与接收过程,创造各种形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无意识地欲望。观影经验依据两性间的差异而建立在主动的(男性)观众控制被动的(女性)银幕客体上。银幕的景象与叙事相结合,驱使观众采取一个以男性的无意识心理状态为主的观影地位。3

二、父权的阴影

在电影《诗》中,主要有六类男性角色登场,他们分别是犯罪的男孩们、男孩们的父亲、学校代表、记者、美子护工对象、警察。除了刚正不阿的警察外,其他男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美子和被性侵女孩进行了男性的欺凌与压迫。正如著名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所说,“尽管女人这样一个与全体人类一样独立而自由的存在,却发现自己在这世界上为男人逼迫,不得不采取‘他者’(The Other)的身份”。男人们从家庭、学校、舆论和政府各个层面掌控着这个社会,男性对女性的侵犯成了可被噤声的现实。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1.参与性侵的男孩们

电影中,美子的外孙是高三在读学生,父亲不知所踪,母亲将其托付给外婆照管。外婆对他无尽放纵,吃完零食从不会收拾,他沉迷于电视娱乐节目和嘈杂的音乐,对爱他的外婆也是不耐烦的态度。在与朋友们轮奸了同级女生后,他也没有忏悔之心。被性侵的女孩自杀之后,男孩们只是短暂地心不在焉了一会儿,接着继续开心地看电视、吃零食、打游戏,似乎女孩的自杀与他们毫无关系,大人们自会处理一切。

2.男孩们的父亲

面对自己的儿子轮奸一个女孩的恶性事件,五个家庭无一例外,全部由父亲出面。他们第一时间不是忏悔道歉而是先商量着如何用钱摆平女孩的母亲。谈起儿子们的行为动机,他们认为“说是女孩自愿的,个子矮还长得普通,不知道孩子们看上哪一点”。对于女孩的自杀,他们觉得“死的孩子虽然很可怜,但要统一行动”。六个男孩性侵一个女孩,在一般人看来是非常恶劣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公俗,也触及人性的道德底线。但是五位父亲只稍觉遗憾,为了儿子们的前途,应该迅速掩盖为宜。

到了要与女孩母亲协商的时候,五位父亲提出让美子去求情,表示“你们都是女人,比我们更容易更合适。一个人养着孙子的可怜外婆去求情,可以边流泪边聊。”在摆平了学校、媒体和少女的母亲后,五位父亲举办了庆祝会,仿佛甩掉一个麻烦一般。在五位父亲的潜意识中,无辜的女孩被性侵只是件遗憾事,女孩母亲的伤痛可以用金钱抚平,独自抚养孙子的外婆可以哭哭啼啼地去求情。无论女孩、母亲,还是老妇人,都是软弱的,她们被侵害了哭一哭就可以了事,所以她们是可以被任意欺负的。

3.学校教导处长

学校出现如此恶性事件,校方的教导处长不得不出面,仍然是一个男性。他谨慎地告诫男孩们的家长,“大家都要把钱准备好,这不单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学校也会鸡飞狗跳。”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工作人员,对于女孩的自杀他没有同情,似乎事不关己。对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他只字未提,也没有任何心理疏导和普法教育的计划,只想尽快息事宁人。

4.记者

轮奸案件发生后,当地一位男记者找到美子希望挖到料。这时观众们似乎燃起一丝希望,觉得这位记者曝光这件案件,可以争取舆论的声援。然而,这位记者收到封口费后迅速沉默,并帮助父亲们与自杀女孩的母亲搭线。可见媒体并不总是站在正义那一边,对真相的追求有时不如金钱的诱惑。

5.老会长

美子以照顾一位老会长为生,老会长虽然瘫痪不能动,但在美子打扫卫生时候一直直勾勾地盯着美子,并表示想要与美子发生性关系。美子为老会长洗澡洗衣、做家务,但老会长还是以一种把玩的姿态对待美子,希望她永远对自己笑。老会长并未直接伤害美子,但他从未真正尊重美子,只是将美子视为“凝视”和消费的对象。

6.警察

影片中唯一正面的男性形象是美子学诗时候认识的警察,他原先在首尔工作,因为举报上司贪污被调到地方。他性格直爽,爱在诗歌朗诵会上开黄色玩笑,引起美子的不悦。但是,在看到美子哭泣时候,他主动询问情况,并在最后逮捕了犯罪的男孩们。

一场校园性侵,侵害者、侵害者家长、学校、媒体、警察相继登场,都是男性,他们掌握着韩国社会大部分的权力。在家庭里,他们是一家之主,权威的象征;在学校,男性工作人员作为代表出面解决问题;四处调查社会新闻的记者也由男性占据;在职场中,成功男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年老后颐养天年;当然,作为国家政府权力的执行者——警察自然也是男性。男性构筑起一座无形的屏障,庇护着自己和下一代男性。因此,当一群男孩欺辱了一个女孩之后,他们不会内疚,甚至没有慌张,只有漠视。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老师、记者们会庇护他们,成为他们的护卫,整个社会的男权制会成为他们的保护网。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三、女性的反击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曾经说过:在社会的性别秩序中,“女人”是一系列的固定角色,如果你拒绝这些角色,你必须付出代价。电影《诗》的主要女性角色是美子和被性侵的女孩,她们面对男性对自己的侵害进行了严肃而决绝的反击。面对五个男孩的性侵,女孩选择跳河自杀;面对父亲们对犯罪的漠视,美子选择揭穿事实。

1.对男权和父权的反抗

美子在经济上拮据却独立,丈夫并未登场,唯一的女儿离婚后丢下外孙离开。美子则独自抚养照顾外孙,坚强又乐观。美子着装时髦,注重干净,她告诉孙子“要保持身体的干净,只有身体干净心才会干净。”得知外孙参与轮奸,美子既震惊又羞愧,希望外孙能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但外孙只是躲在被窝逃避外婆的责问。女孩死后,母亲虽然伤心还是选择收下赔偿金,男孩们冷漠得如同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男孩父亲们迅速筹钱想要迅速了结此事。只有美子,良心难安,勇敢地向警察报案,将毫无忏悔之心的男孩们送进监狱。这是因为美子同样身为女性,对被凌辱的女孩产生共情,生发出愧疚与悲悯。美子在女孩的葬礼上看到女学生们吓得踉踉跄跄地逃出教堂,看到女孩笑容纯净的照片,她一阵眩晕,痛心涕泣。相比于虚伪无耻的男孩们的父亲、教导处长、收封口费的记者,美子是正义的,是勇敢的,她敢于正视自己教育上的失责,试图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同样,美子是善良的,是高尚的,绝不为了所谓的前途,掩盖外孙的罪孽。

女孩的正脸镜头虽然在电影最后才出现,却一直推动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女孩家境困难,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劳作抚养她和尚在读小学的弟弟。在学校实验室,六个男同学对她实施性侵,她无力反抗。最后,女孩站在桥上,露出绝望又坚毅的神情,之后投入潺潺河水,这是一个被凌辱的女孩悲壮又决绝的反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2.在自然中得到救赎

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斯娃·德·奥波妮发表《女性主义·毁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并在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更亲近自然,并和自然一样成为男性眼中的“他者”,受到肆意的压迫和贬低。生态女性主义力图在生态批评的基础上,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去探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环境意识、人际和社会平等公正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征服、支配、压迫和统治方面的问题。生态女性主义还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原则的乌托邦。《诗》便深刻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

在《诗》中,诗班老师告诉美子认真观察世间的一切是最重要的,各种角度观察才能写出诗,于是美子走到哪儿都带着笔记本。在影片第二十六分钟,美子坐在树下看树,邻居问她为什么看树,她说,“因为想好好看树,树在想什么,在对我说什么呢,我想听听看”。在影片第三十六分钟,美子得知外孙参与轮奸时候,走出饭店在鸡冠花旁边做笔记,一男孩父亲问她在做什么,她说:“只是在做笔记,血一般鲜红的花。知道鸡冠花的花语是什么吗?是盾牌,长得就像盾牌吧,守护我们的盾牌”。在影片第七十一分钟,美子来到首尔看病,看到医生办公室窗前的山茶花,她喃喃自语,“我特别喜欢山茶花,冬天的花,红色的痛苦之花。白花是纯洁,黄花是光荣。”影片第九十六分钟,美子来到被害少女家中,看到少女与山茶花的合影,之后她去到田里寻找受害女孩的母亲,倾听鸟叫声,感叹落下的百日红的魅力,捡起掉落的杏子,写下“杏舍身奔向大地,裂开而又被践踏,只为了下一个轮回。”

由此可见,生活对于美子来说是残酷的,但美子仍然对自然和诗歌怀有眷恋,这是女性与大自然的天然亲近感。而片中男性角色都带有工业化的痕迹,暗含着对自然生态的侵略和掠夺。外孙严重依赖于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机、音响等娱乐电子产品;基范(参与性侵的男孩之一)的父亲用轿车代步,对美子写诗的行为也深表不解;男性记者向美子打探消息时候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拍来拍去。男性习惯了现代工业化的世界,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利用机械可以掌控世界,包括自然和女性。

在影片最后,美子写下一首诗《阿戈涅斯之歌》:那边是怎样的呢?会有多寂静呢?傍晚依旧会有晚霞,能听到飞向林中的鸟鸣吗?没能寄出的信,你还能受到吗?没说出口的告白能传达给你吗?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浅白朴素,运用了大量自然事物为意象,包含了美子对少女真诚的忏悔。受辱的女孩跳入河水,长眠于大地。受案件裹挟的美子向女孩忏悔,在自然中寻找诗意,实现了自我救赎。影片最后,读诗的声音由美子转变成自尽的少女,两个女性合二为一。“简 阿科塞拉认为:‘女性之间的理解与同情在道德上相当进步,它打破了自我中心主义并能够急人所难、情感的交流标志着姐妹情谊的加深和女性群体的建立’”。4 美子与女孩同为女性,美子理解女孩的痛苦,这份理解促使她无法像男孩父亲们一样敷衍了事,而是让男孩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女性对女性的共情,女性对女性的理解,展现了女性特有的姐妹情谊。

小结

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男尊女卑”的旧思想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在这种不平等的两性关系长期发展过程里,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样对待女性是不公平的,并且习惯了女性的牺牲,享受女性的付出。李沧东导演的电影《诗》便揭示了韩国社会这一隐藏病症,男孩们对女孩进行性侵,却得到整个社会父权制直接或间接的包庇。同时,为了让被害者母亲沉默,家长们对老妇人杨美子进行二次迫害。但是,女孩的自杀、美子的报案展现女性决绝而惨烈的反抗,这是女性内心深处的善良正义与相互理解。杨美子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更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观念,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

注释

1.秦喜清.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

2.蔡满园. 从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看传记电影《弗里达》[J].电影新作2019(03):76

3.应宇力. 《女性电影史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6

戴桂玉.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主体身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9

转载请注明来自珩基自动化,本文标题:《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韩国电影《诗》》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